
上周末,伊朗針對以色列的軍事目標發射了300架次以上的無人機和導彈,這是伊朗首次從本土發動對以色列的襲擊。
伊以沖突引發各界對中東地緣風險外溢的深度擔憂,甚至有“標題黨”將此次襲擊視為點燃“三戰”的導火索。
雖然戰事動向可能直接決定中東產油國的出口航道是否暢通,但國際原油市場卻未展開新一輪向上攻勢——美油在將年內漲幅累積到15%左右後開始裹足不前:
行動相對“克制”
油價這次為何對沖突升級“不敏感”?
先來看襲擊“效果”:盡管規模聲勢浩大,但襲擊在以色列境內幾乎沒有造成實際損失。
據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稱,以南部內瓦提姆空軍基地僅遭受輕微破壞,一名10歲女孩受傷。
伊朗隨後聲稱,此次襲擊是一次有限的行動,是伊朗外交設施遭到導彈襲擊後行使合法自衛權的行動。